1如何认定交通事故发生后,有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离开事故现场?这种情况属于交通肇事逃逸。那么,应该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呢?什么不能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应该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自首?下面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边肖的作品。一、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无责任,驾车逃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涉嫌醉驾、无证驾驶,报案后未尽到现场等待处理义务,离开事故现场后弃车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至医院,但未报案,无故离开医院;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至医院,但给伤者或其家属留下虚假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6.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调查期间逃逸的;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不承认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当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的;8.协商不成或者协商不成支付的补偿费明显不足的。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2.什么情况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1.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没有争议。他们离开现场后,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一方反悔,报案;2.为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表明车辆和受伤人员位置并及时报案后驶离现场;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至医院后,因筹集伤者医疗费用确需暂时离开医院,并经伤者或其家属同意,留下真实信息,在约定时间内返回;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等原因离开现场,未及时报案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逃离现场,有证据证明不知道或者找不到事故发生地的;3.交通肇事退保如何认定?1.事故发生后,积极抢救伤者和财产并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然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这是典型的投降。2.但事故发生后,虽积极抢救伤者和财产,并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但因害怕承担责任而逃逸,后被抓获的,不能认定为自首。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不愿意承担责任,逃避法律制裁,其客观行为也印证了其主观心理状态。3.行为人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但未抢救伤者和财产。这种情况也应视为自首,因为无论行为人当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如何,其行为确实已经使自己处于公安机关的控制之下。只要他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应当认定他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4.如果行为人抢救了伤者和财产,但没有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果行为人忙于抢救伤者和财产,却没有时间和机会报警,也没有逃跑,然后接受公安机关的询问和处理,则应视为自首,因为主观上行为人没有逃避法律追究,只是没有时间和机会报警。从逻辑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