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事故后自首的处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在不断增加,所以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就出现了逃逸行为。但是以后自首了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边肖带来的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处罚的相关内容。一、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处罚《关于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交通肇事逃逸,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当认定为自首。但是,根据法律规定,必须决定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如果一个人在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因为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向公安机关报告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行为人的法定义务,行为人不履行义务,虽然可以认定为投案自首,但在决定从宽或者不从宽时,应当适当从严掌握。二。交通事故中自首的认定。在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行为人在案发后没有逃逸,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的行为,未被认定为自首情节缺乏法律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诉讼原则,适用于所有犯罪的人。中国刑法关于自首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下的一切罪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犯罪分子,对交通肇事案件中的犯罪分子也应当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不存在不适用于交通事故案件或适用例外的特殊规定。符合自首条件的交通肇事犯罪人,如果不被认定为自首,侵犯了犯罪人依法应当享有的权利,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因此,依法将符合自首条件的交通肇事人认定为自首,是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正确适用法律的必然要求。2.《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是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规定“肇事者必须向公安机关报告”是所有交通肇事者的义务,但在交通事故中,大部分不构成犯罪。103010规定的自首,是对所有犯罪分子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交通肇事罪虽然是交通肇事的结果,但前者不一定是后者的必然。在交通肇事罪中,并不是所有的都能构成犯罪,部分后果轻微的可以按一般交通肇事罪处理。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交通肇事人,应受《刑法》规定的法定告知义务的约束。该义务不属于刑法规定的自首情节,可以不考虑自首。这种告知义务是针对一般交通事故的。只要发生交通事故,肇事者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及时处理,也是一种社会公德的体现。不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人,事发后逃逸,拒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按照行政处罚程序处罚,不适用刑法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本身就是一种犯罪。在刑法理论和刑法中,没有告知义务,只有自首情节,只有自首情节才是法定减轻情节。因此,《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告知义务不能代替刑法中的自首规定。不得将行政处罚程序与刑事程序混为一谈,以行政法规的规定否定交通肇事案件中行为人自首的认定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条件的适用。3.正确认定犯罪人是正确适用法律、公正处罚犯罪人的具体体现
3.交通事故后逃逸怎么处罚?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至-7年有期徒刑。如果逃逸者死亡,将被处以7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条相关规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行政处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管所将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记录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备案。交通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从重处罚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至-7年有期徒刑。如果逃逸者死亡,将被处以7年以上有期徒刑。